救生设备网 > > 应急产品 > 什么是集装箱空调

什么是集装箱空调

来源:https://www.dtdyjs.com 时间:2024-06-2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什么是集装箱空调

集装箱模块化有别于传统建设方式,代之为工厂级定制,具有运营成本低、高效节能、快速部署、随需扩展等优点,随着集装箱模块的功能及使用行业多样化,其对模块内部温湿度等要求亦越严格。集装箱专用空调是针对工厂预制化模块研发的专用空调。根据用户使用环境、场合及用途的不同,对模块内部温湿度、洁净度、通风、噪音、防雨、防雷、远程控制以及安装空间等技术要求也不相同,各行业对集装箱专用空调多种灵活的结构形式和宽广气候适应能力、满足无人值守,物联级数据、信息的互通能力要求也应用而生,满足这众多需求就需要根据各用户实际情况及特点进行量身非标定制;集装箱专用空调适用于能源、电力、通信、实验研究、植物培植和新零售等对工厂预制模块化有需求的各行各业。

产品特点

高能效比:精心设计环境适应性强的高效性能换热器,经过大量实验检测使产品具有较高的能效比达到3.0以上,具有无可比拟的节能降耗优势。

高显热比:在比较封闭的集装箱空间内,高密度布置的电子、电力设备运行释放大量显热,空调精心设计成大风量小焓差,显热比达到85%以上,使房间保持不过于干燥的情况下快速进行环境冷却。

防雷能力:空调控制通过EMC严格规范,具有优秀的抗4千伏电源和信号脉冲与浪涌能力,具备良好的防雷能力,也可额外加装配件满足YD 5098-2005中对防雷和过电压的保护能力;

远程监控:机组提供RS-485通讯接口,可以与远程监控电脑进行全参数通讯,具有本地和远程两种控制模式,具备通测、通信、通控三通功能:

双机切换:一些偏远地方和重要不能间断的区域,采用主机加备用机方式设计,可实现双机自动轮值交替制冷运行,同时具有高峰自动投入备用机运行功能,达到节能、高安全性需要。

低温制冷:能源、电力集装箱内部发热量大,需要全年进行制冷,为此专用空调进行了特殊设计,使产品能够在寒冷环境下稳定可靠的制冷运行。

除湿功能:集装箱使用在南方或江海地域时,环境湿度大,箱内难免出现高湿情况,空调可扩展专业级深度除湿功能,可实现恒温除湿。

应急通风:能源、电力集装箱内设备密度大,空调空间预留小,当不能采用一用一备时,空调可以增加应急通风功能,可实现自动故障连锁控制,实现应急安全处理。

冷热双设功能:空调可增加制冷和制热独立预设控温功能,分别设定好各自的控制温度,空调自动根据室内温度无人管控进行模式切换运行。

海陆适应能力:空调根据用户使用场合划分为陆用和海用两大系列,可定制不锈钢钣金、防腐型换热器、表面防腐处理及高防护等级电机,可适应海上耐腐蚀,防风雨能力。

微电脑控制:定制开发高可读性和维护性的大屏幕液晶文本控制器,可中/英文切换,具有优秀的人机交互能力,全自动故障诊断。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和EMC兼容能力,可有效防止潮气、盐雾、弱酸、弱碱对控制器的侵蚀,并具备掉电自启动、多机组远程集中监控数据交换能力。

质量保证:专用空调产品从设计、开发、制造、安装到售后服务完全依照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进行,机组压缩机、热力膨胀阀、换热管、送风机、控制器等关键元器件均采用知名品牌,每台机组出厂请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机组质量稳定,运行节能,安全可靠。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如何?

物联网: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 陆峰博士

物联网应用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促进了各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但同时,我国物联网发展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网络安全问题延伸、物联网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尚需继续在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加强物联网安全监管等方面下功夫。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物联网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物联网发展加速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变革创新。

物联网发展意义重大

物联网应用创新了治理模式。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在线监测、实时感知、远程监控成为了管理新亮点,极大地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无论是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防控,还是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灾等领域,物联网应用实现了在线实时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突发事件预判和应急处置能力。

物联网应用促进了绿色低碳。物联网应用促进了各领域用料、用能、用水的精细化,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工厂生产线具备了自我感知能力,根据材料配方需要,实时、精准地用料、用水和用能,提高生产资料的利用率,降低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能源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物联网技术在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和利用各环节的应用,实现用能的实时感知、精准调度、故障判断、预测性维护。

物联网应用促进了开放合作。物联网应用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连接,更加强了人与物、物与物直接的连接,打通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流通渠道,促进了物与物之间的协作。工业物联网应用将不同流水线、不同车间、不同工厂内的机器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标准化通信的开放网络,强化了机器之间信息流动,促进了机器之间、流水线之间、车间之间、工厂之间的协同协作。

物联网应用促进了共建共享。由于物联网的软硬件接口、传输协议等标准化,促成了物联网网络互联和信息互动,使得各类开放式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视频监控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了公安、交通、金融、环保、国土等部门视频监控网络的共建共享,统一了视频探头,统一了视频监控网络,统一了数据存储中心,不仅减少了各部门重复投资建设,而且大大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覆盖率。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短板

物联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射频识别、传感芯片、操作系统、组网协议等物联网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核心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不深入,产学研脱节,技术和产品滞后国外发展步伐,存在代沟。由于缺乏自主可控的通用性物联网操作系统,国内物联网产业生态难以协同配套,严重制约着物联网应用平台化和生态化的发展。

传统网络安全问题正在向物联网领域各处延伸。万物互联让传统网络安全问题借助物联网延伸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居民生活等各个物联网领域,随着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物联网安全问题像火灾隐患一样普遍,将延伸到物理世界的各个角落。特别是交通、水利、能源、电力、通信等行业物联网应用安全日益严峻,突发的物联网安全问题有可能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稳定。

传统安全防护技术难以跟上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发展步伐。目前市场上做互联网安全的厂商很多,从应用安全、主机安全、存储安全到网络安全,公司数量众多,但做物联网安全的公司却不多。由于和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保障措施有很大差别,大部分物联网公司都只擅长做物联网应用,但对物联网网络安全几乎都涉及不深。

缺乏体系化的物联网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机构。在互联网安全方面,管理机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都已经很明确。但在物联网领域,关于物联网安全管理制度方面,除了工信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管理相关规定之外,其他重要领域的物联网数据采集、接入、组网等领域安全管理和规章制度还存在不少空白。

缺乏物联网接入产品安全评测、风险评估和等级认证等制度。物联网产品被广泛应用到了通信、电力、能源、交通、水利、国防、医疗等各个重要领域,这些领域的物联网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但这些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产品并没有实行安全测评等相关技术风险评估制度,产品有可能存在安全问题或被黑客远程控制和利用,安全隐患和风险极大。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治理深度不够。目前,各类物联网产品应用采集了大量数据,由于受限于挖掘技术和商业模式,采集数据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另外,从物联网本身的角度来看,物联网自身采集的数据对整个物联网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地感知整个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

推进物联网建设的着力点

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打造涵盖物联芯片、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程序等在内的全链条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加快物联网感知芯片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加强数模转换技术研究,提高芯片采集精准度和应用稳定性,研发能够满足市场实际应用需求的高性价比物联网感知芯片。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节电、微型物联网操作系统,丰富操作系统网络和应用接口,提高操作系统稳定性。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组网和通信传输协议,加强协议安全保障,提高物联网组网的稳定性和通信传输效率。创新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拓展物联网应用场景,整合物联网应用开发者,构建物联网产业生态圈。

加强物联网安全监管。完善物联网安全监管制度,建立起贯穿物联网产品研发、接入组网、数据采集传输、平台运营等全链条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环节安全风险可控。建立重点领域物联网接入产品的安全评测和等级认证制度,重点加强能源、电力、水利、轨道、石化、冶金等重要工业控制系统以及国防、金融、电信、安防、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应用操作系统、组网协议、应用软件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确保连接、组网、配置、设备选择与升级、数据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可控。顺应物联网安全发展态势,建立物联网安全态势在线监测应急管理平台,推进物联网治理的网络化、平台化和智能化。

加强物联网应用领域大数据开发和应用。加强物联网在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各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数据采集和挖掘,推动产业组织和运行模式创新,培育新型信息服务业态。加强物联网在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推动数据决策,提高政府社会治理的预判和研判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物联网在民生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民生数据采集,优化配置民生服务资源,提升民生保障便民、利民和惠民水平。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的应用,提高对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确保物联网安全可管可控。

(联系邮箱:mellowmelon@163.com)

最近更新

应急产品排行榜精选